现如今,现代化卫浴生活遍布中国各个角落,从智能马桶到恒温浴霸,各种高科技产品,构筑起我们的美好生活。我们也早已习以为常,安然享受着科技进步的成果。
可你一定想不到,这看似简单平常的卫浴生活,却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。这期间发生的种种故事,远不是80、90后所能想象的。
今天,我们一起回到过去,看看为了过上体面的卫浴生活,中国人在这70年间都经历了什么。
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布成立。然而,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:经历了数十年战乱的神州大地,早已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“烂摊子”。
战争期间,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,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,各行业百废待兴。尤其是在公共卫生领域,各项设施的数量与质量,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,居民的日常生活,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。
01
五六十年代:不太方便的“方便”
1949年后,在北京、上海这种级别的大城市,抽水马桶仍然是一种稀缺品。如厕,始终是一件困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琐事。
在一篇名为《当年上海人公用厕所,我做梦都在抢马桶》的文章中,作为50年代的亲历者,作者回忆自己当时住的是落成不久的工人新村,每个楼层只有六七户人家,共享两个卫生间。每天早上楼道间的主旋律,永远都是马桶抢夺战。如厕的人还正意犹未尽,门外的人却已催促连连:“侬好了伐?侬好了伐?我急煞脱了!”
“方便”这事儿,真的是一点也不方便。
1957年,南京市曾针对600名出现痢疾患者的家庭展开了一项调查,结果发现:80%以上的家庭仍在使用木制马桶。此时,距离国人首次见到抽水马桶,已经过去90多年了。
不过,五六十年代,对于老百姓来说,棘手的可不止如厕,洗浴同样相当令人头大。
以北京为例,除机关单位、大工厂有内部浴池外,普通劳动人民只能前往营业性澡堂子洗浴。北京当时有500万左右居民,但市区只有几百家澡堂子。所以每逢假期,澡堂子都是人满为患,年底更是人山人海,排两小时队再正常不过。
02
七八十年代:曲折的卫浴事业
到了七八十年代,伴随技术革新,城市公厕纷纷由旱厕升级为水冲式,清理方式也从人工升级为抽车。这样一来,在湍急水流的强力冲击下,难闻的气味再也不会驻留厕所。
然而,技术虽然到位了,但技术推广速度却距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。特别是在一些规划不合理的区域,出现了不少尴尬的如厕问题。
同样是在《当年上海人公用厕所,我做梦都在抢马桶》一文中,作者回忆起自己在70年代参加集会的一次经历:
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人民广场举行的大型集会,广场上黑压压地挤满人。为解决如厕,就在广场边缘临时挖了好几条土沟,用芦席围住,白纸黑字分别写上“男”“女”,内急的人直奔这处。
男生鱼贯而出很通畅,只苦了女生,每次进入五六人同时“方便”,还是一长溜地排到广场外的人行道上。不知情的人,以为又在抢购紧俏商品呢,不由分说地接龙排上。
这一时期,女性如厕依然是问题重重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如厕体验总体处于缓慢改善阶段。洗浴体验也不甘人后,迎来了小幅升级。
七八十年代,城镇家庭中大多是国企员工,彼时国企福利尚佳,极个别家庭出现了独立卫生间,于是便有人率先享受到了“家庭热水浴”;还有一些父母单位福利好的,可以凭员工亲属身份,免费在单位澡堂“蹭澡”;至于父母单位福利一般的孩子,只能随父母前往大众浴池。
03
九十年代:破茧成蝶,全面蜕变
到了90年代,厕所问题,忽然变成了一个事关国家颜面的大问题。
1978年,中国开始全面改革开放,海外观光客蜂拥而至,他们惊叹于中国的两样东西,一是优美的名胜古迹,二是落后的厕所设施。到了90年代初,居然有上百家中外新闻媒体批评过中国的城市厕所问题。
更尴尬的是,对此感到震惊的不只是外国游客,还有1984年访华的美国总统里根夫妇。
1984年4月底,美国总统里根夫妇开启访华之旅,不到一周时间,居然两次遭遇“如厕纠纷”。
第一次纠纷发生在北京八达岭万里长城。休息期间,里根夫人感到内急,需要如厕,于是长城服务人员打开了常年关闭的贵宾厕所。第一夫人使用完毕后,服务人员顺势便上了锁。当美方代表团其他人员表示需要如厕时,服务人员拒绝开门,我方陪同人员据理力争,却毫无效果。无奈之际,我方陪同人员只能将美方代表送到公用露天厕所,给对方留下了极坏的印象。
第二次纠纷则发生在临潼秦始皇兵马俑。到了兵马俑景区之后,美方保卫人员吸取了在长城的教训,率先将贵宾厕所包围起来,除了里根夫妇,美方代表团成员均可随意出入。我方礼宾官认为美方不遵从流程安排,于是双方发生了一些争吵,气氛一度非常尴尬。
这一系列的如厕问题,都涉及政治精英颇为看重的国家形象。于是,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“厕所革命”,各个城市大力增建、改建公共厕所,升级城市下水道系统。
与此同时,在中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,人民群众越发关注卫浴生活品质,光洁陶瓷抽水坐便器进入了人们的生活。以恒洁卫浴为代表的品牌推动着中国家庭生活品质的提高。住宅中的卫浴空间,确保了居民的隐私,并满足了普通民众获得清洁、舒适、安全、便捷的卫浴体验的美好愿景。
与此同时,洗浴同样步入高速进化阶段。热水器的出现,是这个时代最具标志性的产物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城市居民越发注重生活品质,越来越多的家庭购入热水器,感受着新时代的温暖呵护。
04
21世纪:从舶来品到新国货
进入21世纪,中国经济高速发展,GDP水平稳步提升,群众生活水平日渐提高。消费者早已摆脱“如厕洗浴困难”的窘境,对于卫浴生活品质,有了更高的要求。
2015年,关于“去日本买只马桶盖”的热议,给本土卫浴企业带来了一次“突袭”, 如何用中国制造的产品适配中国的卫浴家庭环境,让不少本土卫浴企业陷入沉思。
时至今日,随着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智造”华丽转身,继而一批有能力、优秀的新国货品牌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,他们用属于国人的好产品、好品牌,不仅引领国人消费升级,更能代表中国走向国际。从舶来品到新国货,一批具有原创张力与核心的民族品牌由此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。
5月16-19日,国货70新国货智造生活展在北京坊开展。
本次展览唯一卫浴品牌代表,恒洁卫浴携新晋发布的当潮一品系列,出现在新国货智造生活展,一展家居新国货代表品牌魅力。
作为国内卫浴的领军品牌,恒洁卫浴从早年间的“稳健”形象逐渐向年轻朝气、充满创新力的“国货代表”转变。在此次展览上,恒洁卫浴展出的宫廷元素设计风格“当潮一品”新国货系列空间,汲取东方古典美韵,以Q9智能坐便器、真檐浴室柜、乐氧新翼花洒、新中式淋浴房四款产品为代表,将东方美学融入智能卫浴生活。
恒洁卫浴“当潮一品”新国货系列空间
事实上,“中国智造”的崛起不仅是硬实力的升级,更包含了软实力的升级,但印证的都是“产品为王”这一最简朴的道理。恒洁为什么能成为“新国货智造计划”中的卫浴代表?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恒洁在产品品质上的坚守以及在技术上的创新。
恒洁卫浴“当潮一品”新国货系列空间
明星产品恒洁Q9智能坐便器其一键旋钮、智能翻盖等人性化智能技术的融入,让消费者使用便捷;活水即热、28.5°体感座圈更是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使用环境;使用五重防护和水电分离设计,保证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;一键切换,化繁为简,用产品实力让每个中国家庭的卫浴体验得到舒适享受的升级。
恒洁智能Q9坐便器
凭借对新中产及新青年的精准洞察,新国货品牌建立起了更具温度的年轻化沟通方式,恒洁卫浴开始尝试一系列创新跨界“玩法”对话新青年。
本次展览活动上更是跨界联动打造到直播圈粉。直播邀请博物馆金牌讲解员河森堡对谈资深军事评论家局座张召忠,从不同视角就宫廷日常到百姓生活共话新国潮崛起,揭密恒洁跨界故宫宫廷文化“一品云鹤”周边产品,引得互动不断,通过创意“玩法”实现了传统与创新的融合,让“国人爱上新国货”成为现实。
恒洁新国货直播对话活动
卫浴变迁下的70年,每一件卫浴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每天都在影响着国人的日常生活体验。恒洁用最潮的国货,开启新时代智能卫浴生活。不管是对国人生活方式的理解,还是本土情怀所带来的互相认同,恒洁将中国消费者实际需求作为设计洞察,技术功能研发保持领先地位,将环保高标准理念执行于生产。
这都是新国货对实力的考验,更是新消费时代下传承匠心的一种体现。从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到新国货潮来袭,以恒洁卫浴为代表的新国货品牌,用年轻朝气、充满创新精神的品牌力,敏锐的触觉,开放的心态与国际化视野,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新国货声音。